1、黔綱社區(qū) 以前是譚家大隊(duì)的一部分,1980年分出成街聯(lián)大隊(duì),1981年更名為黔綱大隊(duì),以原“黔陽祠”為名。后改為黔綱社區(qū)。 |
2、許家壩村 此處居住的村民,以許姓人家為主,故得名許家壩村。 |
3、客店村 因位于思南至青杠坡要道上,曾開過旅店供行人休息,故得名客店村。 |
4、潘家宅村 因村中有潘姓人家居住的寨子,故得名潘家宅村。 |
5、楊家山村 因村內(nèi)居住人較多的自然村寨楊姓人家為主居在山坡上,村委會駐于此故得名楊家山村。 |
6、舟水村 本村地形為中間平壩,兩邊是山,像船一樣,有溪水流經(jīng),故得名舟水村。 |
7、萬塘村 因村內(nèi)有大小水塘99個,故得名萬塘村。 |
因四面環(huán)山,中間是一平壩,故得名龍?zhí)翂巍?/div> |
9、蒲家寨村 很早以前,蒲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得名蒲家寨村。 |
10、通樹堡村 村中有一條小溪從一片山林里通過,故得名通樹堡,通樹堡村因此得名。 |
11、坑水村 因村中地下水源充足,就算一個小坑,也可以有地下水涌出,故得名坑水村。 |
12、三匯村 以馬家洞水庫下來的小溪與張家寨下來的兩條小溪流經(jīng)此地匯集成一條大溪而得名“三匯溪”。故得名三匯溪村。 |
13、楓香壩村 因村內(nèi)壩上有一棵大楓香樹,故得名楓香壩村。 |
14、興隆場村 民國時在此處趕過場,故得名新隆場,后改為興隆場,故得名興隆場村。 |
15、代家山村 因村中代姓人家居住,且居住在山上,故得名代家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