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鳳街道 德鳳街道,原名德鳳鎮(zhèn),早在1955年就開始以“德鳳”為區(qū)名,至1984年德鳳公社與城關鎮(zhèn)合并為德鳳鎮(zhèn)。 2014年2月,撤銷德鳳鎮(zhèn)設德鳳街道。 2019年8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從德鳳街道析出設立龍形街道,原德鳳街道三什江、構洞村等9社區(qū)2村劃入龍形街道管轄。 |
2、高屯街道 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設羅蒙砦,屬荊湖北路之誠州。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撤銷高屯鄉(xiāng),高屯、八舟2保屬德風鎮(zhèn),絞邊、古頓2村屬中黃鄉(xiāng)。 1953年,設高屯、古頓,潭溪和巖村4鄉(xiāng)。 1956年,古頓鄉(xiāng)并為高屯鄉(xiāng);巖村鄉(xiāng)并為潭溪鄉(xiāng)。 1959年,高屯鄉(xiāng)分設高屯、古頓2工區(qū);潭溪鄉(xiāng)改為潭溪工區(qū);中黃鄉(xiāng)改為中黃工區(qū)。 1961年,成立高屯公社、譚溪公社和中黃公社。 1968年,高屯、潭溪和中黃合并為東風公社。 1970年,恢復高屯公社、潭溪公社和中黃公社。 1984年,設立高電鎮(zhèn),鎮(zhèn)人民政府駐高屯村;潭溪公社改為源溪鄉(xiāng),中黃公社改為中黃鄉(xiāng)。 1992年,撤區(qū)并鄉(xiāng),譚溪鄉(xiāng)、中黃鄉(xiāng)并為高電鎮(zhèn)。 2014年2月,撤銷高屯鎮(zhèn),高屯街道。 |
3、龍形街道 2019年8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從德鳳街道析出設立龍形街道。 |
秦屬黔中那、夜郎旁地。 漢晉隸武陵郡壇城縣地。 梁、陳、隋分屬武陵郡、沅陵郡、辰州,均稱龍標縣地。 民國十五年(1926年),設為第三區(qū)。 民國三十年(1941年),廢區(qū)設中潮鄉(xiāng)。 1951年2月,中潮為第二區(qū)轄中潮、德順、洪州3鄉(xiāng)。 1958年1月,中湖區(qū)成立火箭、東方紅2公社。 1959年1月,火箭公社改名中湖公社。 1984年5月22日,建立中潮鎮(zhèn),屬中潮區(qū)所轄。 1992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建鎮(zhèn),黃堡、潘老鄉(xiāng)并入中潮鎮(zhèn)。 |
元屬古州八萬軍民總管府和古州蠻夷長官司,隸湖廣和思州宣撫司。 明、清隸屬五開衛(wèi)、黎平府和開泰縣。 民國二年(1913年),屬黎平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為第七區(qū),下轄彥水鎮(zhèn)。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置孟彥鄉(xiāng)。 1950年12月,設為黎平縣第三區(qū)。 1958年9月,成立八一公社。 1984年5月,改為孟彥區(qū)。 1992年2月,撤區(qū)設鎮(zhèn)。 |
明屬五開衛(wèi)管轄。 清屬黎平府和開泰縣。 民國二年(1913年),設北路分局和第二區(qū),屬黎平縣。 1950年12月,為敖市鄉(xiāng)屬第一區(qū)。 1953年,屬第三區(qū)。 1957年,為敖市片。 1959年,設教市工區(qū)屬孟彥公社。 1963年,設立敖市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鄉(xiāng)。 1992年2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建鎮(zhèn),天堂鄉(xiāng)并入設立為敖市鎮(zhèn)。 |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立第八區(qū)駐地九潮鎮(zhèn)。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八區(qū)駐地遷駐毛洞(今茅貢)。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設立愛眾鄉(xiāng)駐九潮。 1953年4月,設立九湖鄉(xiāng)。 1959年4月,設為九潮工區(qū)。 1963年1月,成立九潮公社。 1984年,復為鄉(xiāng)。 1992年2月,順寨鄉(xiāng)、愛眾鄉(xiāng)并入。 1999年12月,鄉(xiāng)改鎮(zhèn)。 |
明、清屬潭溪司管轄。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巖壽鄉(xiāng)。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改為巖壽聯保。 1953年,設為巖洞鄉(xiāng)。 1957年,設為巖洞片。 1958年,成立太陽升公社。 1959年,改為巖洞工區(qū)。 1970年,雙江區(qū)機關駐地遷至巖洞。 1983年,雙江區(qū)更名巖洞區(qū)。 1984年5月,巖洞公社改為巖洞鄉(xiāng)。 1992年1月,撇銷巖洞區(qū),銅關鄉(xiāng)并入巖洞鄉(xiāng)。 1999年12月,撤鄉(xiāng)設鎮(zhèn)。 |
明、清屬洪州副長官司轄。 民國二年(1913年),為洪州分縣駐地。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分縣廢置區(qū)。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鄉(xiāng)。 1951年,設區(qū)、鎮(zhèn)。 1953年,區(qū)人民政府改區(qū)公所。 1957年,設水口片。 1958年,復設區(qū)。 1958年12月,成立公社。 1959年,復設區(qū),下轄水口公社。 1984年,公社改為水口鎮(zhèn)。 1992年,南江、已流、東郎、安民4鄉(xiāng)并入水口鎮(zhèn)。 |
10、洪州鎮(zhèn) 南宋年間(1127~1279年),始設洪州泊李蠻夷長官司,屬湖南路城州轄。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設置開泰縣洪州縣丞(駐洪州)。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置洪州鎮(zhèn)。 1950年12月,設為洪州鄉(xiāng)。 1953年4月,設置洪州區(qū),轄洪州、新化、德順、團結、地青、龍安6鄉(xiāng)。 1959年1月9日,成立公社。 1984年,撤銷公社,建立洪州鎮(zhèn)。 1992年2月9日,撤區(qū)并鄉(xiāng)建鎮(zhèn),洪州鎮(zhèn)、草坪鄉(xiāng)、平架鄉(xiāng)合并為洪州鎮(zhèn)。 |
11、尚重鎮(zhèn) 元屬古州八萬洞軍民總管府。 明屬黎平府。 民國屬黎平縣,設置上洞保、高西聯保、上潤鄉(xiāng)、尚重鄉(xiāng)。 1950年,設尚重鄉(xiāng)。 1953年4月,設為第九區(qū)。 1955年5月,改為尚重區(qū)。 1957年3月,改為尚重片。 1958年,設立公社。 1984年7月20日,設立尚重鎮(zhèn)。 1992年2月,蓋寶鄉(xiāng)、育洞鄉(xiāng)并入。 |
12、雙江鎮(zhèn) 民國十五年(1926年),設置第五區(qū)。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宰滾鄉(xiāng)。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置雙江鄉(xiāng)。 1953年,置雙江區(qū)。 1957年,為雙江片。 1959年1月,成立雙江公社,下轄雙江工區(qū)。 1963年1月,改為雙江區(qū),下轄雙江公社。 1983年7月,雙江區(qū)駐地遷駐巖洞。 1984年5月,雙江公社改為雙江鄉(xiāng)。 1992年1月,雙江、坑洞、四寨3鄉(xiāng)合并為新的雙江鄉(xiāng)。 2012年12月,撤銷雙江鄉(xiāng),設置雙江鎮(zhèn)。 |
13、肇興鎮(zhèn) 清前肇洞屬六潤侗族地區(qū)之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永從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黎平縣第二區(qū)。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水口區(qū)公署。 1950年,屬六區(qū)。 1957年,為片。 1958年,設立少興公社。 1983年7月28日,少興公社更名肇興公社。 1984年,設立肇興鄉(xiāng)。 1992年1月25日,新平鄉(xiāng)和原中潮區(qū)的皮林鄉(xiāng)并入肇興鄉(xiāng)。 2012年12月,撤銷肇興鄉(xiāng),設置肇興鎮(zhèn)。 |
14、龍額鎮(zhèn) 明代、清代,屬洪州副司。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為龍額鄉(xiāng)。 1950年12月,屬六區(qū)(水口)。 1952年,劃為第七區(qū),區(qū)駐地龍額。 1957年,撤區(qū)設龍額片。 1958年1月,復置龍額區(qū);同年9月,撤區(qū)成立公社。 1961年,復設區(qū)。 1984年5月,撤銷公社建置,建立龍額鄉(xiāng)。 1992年2月,古邦鄉(xiāng)、岑岜鄉(xiāng)并入龍額鄉(xiāng)。 2012年12月,撤銷龍額鄉(xiāng),設置龍額鎮(zhèn)。 |
15、永從鎮(zhèn) 唐置唐林州。 宋置從州、永州。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置蠻夷福祿長官司。 元置福祿永從軍民長官司。 明正統(tǒng)七年(1442年),置永從縣,為治地。 民國三十年(1941年),撒永從縣,城改設永從鎮(zhèn),屬黎平縣。 1950年,永從為第五區(qū)駐地。 1953年,第五區(qū)駐地由永從遷往雙江。 1957年,永從為片。 1958年,成立東方紅公社。 1959年,改為永從工區(qū),屬中潮公社。 1961年,改永從公社。 1984年,改永從鄉(xiāng)。 1992年,三龍鄉(xiāng)、頓洞鄉(xiāng)、永從鄉(xiāng)合并為新的永從鄉(xiāng),駐地永從。 2015年12月8日,撤銷永從鄉(xiāng),設置永從鎮(zhèn),撤鄉(xiāng)設鎮(zhèn)后行政區(qū)域和政府駐地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