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楓勝社區(qū) 因楓勝社區(qū)駐地位于楓香街上,楓香街始建于清朝中葉,時名為楓盛場,又名“豐盛場”或楓勝街,后成立居委會,故有“楓勝居”之名。 |
2、青坑社區(qū) 因青坑四周群山環(huán)抱,綠樹成蔭,四季常青,中間有一片較寬的凹地,故美其名曰“青坑”,故有“青坑村”之名。 |
3、土壩社區(qū) 因該村田多土少,產(chǎn)水稻,周圍是山,中間一大田壩,故有“土壩村”之名。 |
4、楓元村 因該地原有一片楓香樹,形成一片森林,故有“楓元村”之名。 |
5、張村村 因以前該地人煙稀少,后逐漸有村民來此居住,其中以張姓人家為最,故有“張村村”之名。 |
6、花茂村 因花茂原名荒茅田,又名花苗田。1955年,當(dāng)時人們認(rèn)為“花苗”有對苗族歧視之意,故改名為“花茂”,為繁花茂盛之意,故有“花茂村”之名。 |
7、茍壩村 茍壩村在明清時期,謂“水源壩”,原意是烏江水系白臘河的發(fā)源地。據(jù)記載,清朝中葉因該地茍姓人家擁有大部分土地,故更名為茍壩,故有茍壩村之名。 |
8、紙房村 因該村解放前建有一間土法造紙廠,產(chǎn)品遠(yuǎn)銷各地,故有“紙房村”之名。 |
9、龍王村 因龍王壩西面有九龍山,東面低處的柿花田有一眼泉水(冒龍),似龍吐水,人們稱之曰龍井,在龍井周邊有一片不寬的平壩,所以古人根據(jù)地形稱之為龍王壩,后命名為龍王村。 |
10、保海村 因附近有三座大山,傳說有許多寶藏需要保護,故有“保海村”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