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馬吉村 馬吉村位于鎮(zhèn)政府西南2.5公里,是非貧困村。該村有620戶,2665人,共有耕地2748畝,16個小組,五保戶26戶,低保80戶133人,殘疾58人。該村兩委班子有支書馬金嶺村長李雙虎,會計王松顯等8人,共有黨員99人。2016年精準識別28戶147人,2016年脫貧2戶13人,2017年脫貧7戶31人,2018年脫貧18戶101人,穩(wěn)定脫貧2戶14人。其中2017新識別2戶8人。截止目前全村剩余3戶10人,村貧困發(fā)生率0.38%。 |
17、吉寨村 吉寨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地西0.5公里處。南與后大寨毗鄰,北與謝郭村相望,東與徐鎮(zhèn)集相接。據(jù)傳,吉氏于明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為防洪水,筑圍村寨,故名吉寨。之后,又有李、馬等姓族人遷居于此。
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340戶1560人,黨員50名,全村土地面積1718畝。該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8戶113人,其中2016年脫貧5戶18人,2017年脫貧6戶26人,2018年脫貧15戶60人,未脫貧2戶9人。
吉寨村在2011—2012年連續(xù)兩年被評為縣“先進村(居)”,2012年被評為市“民主法治村”,2013年被評為縣“先進黨支部”,2014年被評為縣“文明村”,2017年度被鎮(zhèn)評為“五好黨支部”、“先進黨支部”等榮譽。 |
18、后大寨村 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管轄,距鎮(zhèn)政府所在西南2公里處,后大寨村東與尹大寨村相鄰,西臨程大寨村,南與尹大寨村相鄰,北與吉寨村相鄰,該村現(xiàn)有居民204戶,726人,耕地1200畝,5個村民小組,16名黨員,共有貧困戶37戶152人,止目前未脫貧1戶4人,村級領導班子健全,干群關系和諧。
農作物以小麥、水稻、大豆種植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養(yǎng)殖、外出打工為主。村內主街道硬化率100%,通電率100%,自來水入戶率100%。 |
19、劉大寨村 劉大寨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2公里處。東于尹大寨相鄰,南于梁大寨相接,西于聶大寨相鄰,再往西是十三環(huán)大道,北面是程大寨。這支劉氏宗親祖籍是山西洪桐縣,在明朝中興之年,奉了照旨遷移至此。故稱劉大寨。來這村最早的是劉姓人,這個村并不大,沒有多少戶村民。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77戶347人,黨員8名,全村土地面積583畝。該村有貧困戶6戶30人,止目前全部脫貧。 |
20、梁大寨村 梁大寨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西南1.5公里處。東與尹大寨相鄰,南與習城鄉(xiāng)接壤,西臨鎮(zhèn)西三環(huán),北與劉大寨毗鄰。自始祖萬公元朝山西榆次經洪洞縣遷居開州至今已歷經七百七十余載,此洪洞永樂年間,移民其它姓氏,早一百多年。據(jù)我始祖大郎中祖碑記載,元初大德三年移居中原,澶州梁氏分居大河南北,豫魯兩省,我村就是其中之一。原先我們這里是一個無人居住的大寨子,聽先輩們傳,這個寨子是當時戰(zhàn)亂筑成的,后遷移寨中多個異姓稱之為八大寨。再次后簡稱梁大寨。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141戶513人,黨員33名,全村土地面積971、3畝。該村有貧困戶9戶46人,止目前全部脫貧。 |
21、聶大寨村 聶大寨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西南 3公里處。東臨梁大寨村,西南與劉八勸相鄰,西北與吉村相望,北與吉寨村毗鄰。據(jù)聶氏清同治五年(1866年)家譜記載,聶始祖于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從滑縣牛如村遷居本縣陳屯。后為防黃水,遷居大寨村西,故更今名。
全村有三個村民小組,共152戶535人,黨員27人,村兩委干部5人。耕地面積1050畝。該村有貧困戶43戶157人,止目前未脫貧1戶1人。 |
22、程大寨村 程大寨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西南2公里處。東與尹大寨村,南與劉大寨村毗鄰,西與西三環(huán)相接,北后大寨村毗鄰。明朝萬歷十八年,公元1590年自濮陽縣習城鄉(xiāng)程寨村遷居到此.始稱“天水屯”。之后,因村民為防洪防盜修筑寨墻,故名大寨,因當時居分散,我處系程氏,按姓氏分別是程大寨,劉大寨,聶大寨,梁大寨,尹大寨,后大寨,等。全村有3個村民小組,67戶271人,黨員14名,全村土地面積628畝。該村有貧困戶6戶28人,止目前均已脫貧。 |
23、尹大寨村 尹大寨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西南1.5公里處,西鄰劉大寨,程大寨,北鄰后大寨
據(jù)尹氏家譜記載,明朝洪武十九年(公元1836年)尹氏自山西洪洞縣遷至開(今濮陽),東南天水屯定居,因黃河泛濫為保家財不被洪水侵擾,奮然推土筑寨,因寨思意,故而得名----大寨
1949年為濮陽十二區(qū),徐鎮(zhèn)鄉(xiāng)大寨農莊,1958年為徐鎮(zhèn)人民公社大寨大隊,1984年為徐鎮(zhèn)大寨大隊,1995年至今為徐鎮(zhèn)鎮(zhèn)尹大寨村村民委員會。
全村共有2個村民小組,142戶,638人,黨員28名,全村耕地面積1068.3畝,該村有貧困戶16戶56人,至目前未脫貧2戶8人
|
24、長亭村 長亭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地3.5公里處,東鄰習城鄉(xiāng)六占村,北鄰本鄉(xiāng)劉八勸村,南鄰習城鄉(xiāng)韓樓村。相傳上古顓頊帝避暑圣地,顓頊帝在此觀天象制歷法,形成了‘絕地天通’的宗教改革思路,長樂亭是金大定年間裴滿公所建,寓顓頊帝恩澤長久與民同樂之意,此地有當?shù)厝思李呿湹鄣摹喝菟隆戏Q‘長樂春容’是明清‘開州八景’之一,后形成前長樂亭村,后長樂亭村,兩個自然村。全村有6個村民小組,296戶1376人,黨員56名,全村土地面積2477畝。該村有貧困戶25戶108人,止目前未脫貧3戶17人。 |
25、劉八勸村 劉八勸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鎮(zhèn)政府西南4公里處。東臨鎮(zhèn)西三環(huán),南長樂亭村毗鄰,西與晁占村相接,北與廉八勸村隔。明初陳氏從洪洞縣移民到此,始稱“劉八勸”。之后,又有李、張、劉、逯、王、桑等6姓族人自洪洞縣遷居劉八勸。劉八勸歷史悠久,據(jù)史記載,周王朝時,周成王用血緣紐帶統(tǒng)治全國,他分封了一百四十多個諸侯國,其中有一姓汪的諸侯就住在此地,當時村名汪莊,后來一家姓劉的遷住到這里,因姓汪的諸侯犯法,受到皇帝的嚴懲滿門抄斬,汪姓絕。姓劉的遂改村莊名為劉八勸村,延續(xù)至今。全村有6個村民小組,169戶756人,黨員42名,全村土地面積1350畝。該村有貧困戶18戶80人,止目前全部脫貧。 |
26、廉八勸村 廉八勸村東與屠八勸村相鄰,南與劉八勸村相鄰,西李九章村,北與方八勸村相鄰,距鎮(zhèn)政府3.5公里,距縣政府所在地35公里。明末廉氏從徐鎮(zhèn)廉莊村移民到此,史稱崔樓村,之后崔氏人稀業(yè)淺,外出謀生未歸,從此崔樓村改為廉八勸村。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耕地1198畝,人口共242戶、991人,均為農業(yè)人口,共有共產黨員18名。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114人,現(xiàn)有未脫貧貧困戶2戶12人。 |
27、方八勸村 方八勸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西3.5公里處,東臨屠八勸,南臨廉八勸,西臨李九章,北臨馬吉村,梁莊鄉(xiāng)保安村,方氏自明洪武二十五年,以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居于此,已近六百余載,方氏以忠、信、孝、弟、禮、儀、廉、恥八字勸說于人,由此得名八勸村,因該村全是姓方,故取名方八勸,有連氏、尹氏兩姓家族隨親在此落地生根。全村216戶,人口1036人,耕地1300余畝,黨員4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人口63人,截至目前已全部脫貧。 |
28、屠八勸村 屠八勸位于徐鎮(zhèn)政府西2.5公里處。東臨西三環(huán)路,南于廉八勸相連,西于方八勸村相接,北于馬吉村村相臨。明樂年間屠氏從山西省洪洞縣遷移到鮑莊居住,清末光緒年間,黃河大堤加固屠氏又從鮑莊遷往徐西催樓居住,因催氏已絕,屠氏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字勸說于人,由此得名屠八勸。
隨著人口的增多,戶數(shù)的增加,莊基成了難題,在耕地里私建亂蓋經常發(fā)生,直接影響耕地的減少,因而屠八勸村相應黨和國家的政策,于1997年進行莊基規(guī)劃,全村兩條東西大街寬10.3米,南北街.3條,寬5.3米,胡同3.3米,整齊房屋,寬闊的水泥路面,十分壯觀,現(xiàn)在全村居住有屠馮趙邵黃馬六姓,213戶774人,4個生產小組,1040畝耕地,34名黨員,貧困戶18戶74人,截止目前未脫貧戶2戶9人。 |
29、王定村 王定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地西南6公里,緊鄰106國道,交通便利,現(xiàn)有10個村民小組,320戶,1450人,其中,低保戶39戶69人,五保戶15戶15人,殘疾40人。全村共有黨員54人,村“兩委”班子成員7人,今年計劃新發(fā)展培養(yǎng)黨員2人,本村有普通勞動力400余人,貧困勞動力142人。耕地面積2580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0戶,448人,低保貧困戶39戶,69人;五保貧困戶15戶,15人;2014年脫貧34戶,122人;2015年脫貧10戶,32人;2016年脫貧11戶,40人,返貧1戶,2人,新識別4戶16人;2017年脫貧19戶,79人。2018年脫貧49戶,178人,目前,剩余2戶7人未脫貧。 |
30、三合村 三合村位于徐鎮(zhèn)鎮(zhèn)政府西南7.5公里處,西與本鎮(zhèn)王定村相連,東與黃寨村相接,南與本縣習城鄉(xiāng)北游店村接壤,北與本鎮(zhèn)前九章村為鄰。全村三個自然村,六個村民小組158戶760人,總耕地面積1100畝,有中共黨員32人,其中建國前黨員有2名。五保戶4人,低保戶38戶61人。殘疾有證的人18人。自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貧困戶26戶63人,目前未脫貧2戶7人,本村以養(yǎng)殖、種殖為主要產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