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樹社區(qū) 引用村內(nèi)一棵“萬年青”的大樹,故名。 |
2、吉山社區(qū) 吉山井古為傣語,原稱吉輸,明初叫吉雙,明末改為吉山,乃傣族居住之地,故名。 |
3、牛背社區(qū) 因建村時其地形似犀牛的鼻子而得名,后演化為牛背。 |
4、祿豐社區(qū) 昔日此地蘆葦豐盛,故名。 |
5、彌東社區(qū) 因地處彌勒城東郊,故名。 |
6、盤龍社區(qū) 昔日此地翠竹叢生、松柏成林、高者參天、矮者如帷、猶如盤龍,故名。 |
7、瓦草村 因村旁生長瓦草(當?shù)厣w房子用的草),故名。 |
8、雨舍村 系彝語地名,“雨”:水,“舍”:長,意為長山箐中有水之地。 |
9、太平村 因康熙年間(公元1691-1693年)土司李根興在此建村,因此地森林茂盛、人煙稀少,讓人感覺陰森,夜間百鳥奇聲怪鳴,令人恐懼,誤為鬧鬼。后請風水師來退送鬼神,改名叫太平。 |
10、占馬村 系彝語地名,“占”:駐,“馬”:兵,意為駐兵之地。 |
11、新村村 赤甸分居到此,新建的村莊,故名。 |
12、阿烏村 阿烏族(彝族支系)首居于此,故名。 |
13、丫普龍村 系彝語地名,“丫”:地方,“普”:廟,“龍”:關卡,意為廟旁設有關卡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