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3]
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3]
四川省文旅廳組織開展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評審命名工作,經地方申報、市州推薦、專家評審、會議審議、社會公示等程序,全省有120個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被命名為2021至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
向陽鎮(zhèn)是廣漢的南大門,幅員39平方公里,轄17個村(社區(qū)),戶籍人口3.5萬人,因產業(yè)聚集人口約2萬人。全鎮(zhèn)處在成都“二繞”以內,距成都市中心僅20公里,與成都市青白江、新都和彭州三地接壤,緊臨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是“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yè)帶”的核心區(qū)域,是成都平原連接南北、輻射東西的交通樞紐,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重要節(jié)點,區(qū)位優(yōu)勢十分突出,素有“蜀省要衢,通京孔道”之稱。 向陽鎮(zhèn)是中國農村改革……。 |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龍門山脈東南。距離綿陽市40公里,成都160公里。市幅員面積2719平方千米。耕地面積67萬畝?側丝87.76萬人,人口密度322人/平方千米,其中城市人口24.33萬人。處于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年均日照總數1367小時,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無霜期280天,年均氣溫16.2攝氏度。江油以平壩和丘陵的地貌為主,自然條件優(yōu)越,農副產品豐富。這里氣候溫和,冬暖……。 |
以“東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顆耀眼明珠。全縣景點眾多,尤以七曲山為勝。七曲山大廟相傳為晉人張亞子的祀廟。歷經一千余載,今存樓閣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華。景區(qū)古柏蒼翠,遮天蔽日,一派蕭然之意。七曲山大廟的“應夢仙臺”,相傳是唐明皇得夢之所。此外,臥龍山千佛巖、漢闕上亭驛劍泉、司馬長卿石室等處均為難得一見的古跡。梓潼縣位于綿陽市東北方,位于東經104°57'16”至105°2……。 |
平武縣白馬藏族鄉(xiāng)地處平武縣西北邊陲、九寨環(huán)線東段,奪補河流經全境。它北與九寨溝縣勿角鄉(xiāng)、馬家鄉(xiāng)、“童話世界”九寨溝接壤,南與平武縣木座藏族鄉(xiāng)、黃羊關藏族鄉(xiāng)相鄰,東與甘肅省文縣鐵樓鄉(xiāng)交界。自1992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建鎮(zhèn)后,鄉(xiāng)政府駐地由原厄哩寨遷至白馬寨(現王壩楚)距平武縣城50公里。鄉(xiāng)境內平均海拔2200——2700米,年平均氣溫8—12攝氏度,全年無霜期短、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積溫低,屬典型高寒冷……。 |
據史料考證,此地是華夏中醫(yī)始祖岐伯的誕生地,境內諸多岐伯文化遺跡,為弘揚岐伯中醫(yī)文化,故而設立“岐伯鎮(zhèn)”。清至民國初年屬安樂鄉(xiāng),民國7年(1918年)屬北區(qū),民國10年以后屬二區(qū)。民國24年設二區(qū)區(qū)公署及柏梓聯保辦公處。民國29年改柏梓聯保為柏梓鄉(xiāng),轄18保、193甲。1950年,在此新建柏梓區(qū)、鄉(xiāng)人民政府。1958年建柏梓公社,1984年復設為鄉(xiāng)。1992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建立柏梓鎮(zhèn)。2019年12月2……。 |
綿陽市涪城區(qū)轄鎮(zhèn)。省小城鎮(zhèn)建設試點鎮(zhèn)。1950年為豐谷鎮(zhèn),1958年改豐谷公社,1983年復鎮(zhèn),1992年關帝鄉(xiāng)并入。位于區(qū)境東南部,距區(qū)府13公里。面積50.7平方公里,人口2.5萬。省道南(坪)瀘(州)公路縱貫南北。轄團結、勝利、新建、和平、民楊、致富、建設、李家橋、回龍溝、興隆、工農、貓林、大樹、拱橋、齊心、清水、字庫、水塘、龍壩、大坪、三聯21個村委會和興豐路、南街、東街、北街4個居委會!。 |
桑棗鎮(zhèn),位于綿陽市境內,幅員面積101平方公里,山、丘、壩兼有,農業(yè)以糧、油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桑、茶、棕、三木藥材等,為全縣建筑建材基地。 總人口32000人,境內交通四通八達,國道二級成青公路橫穿境內,以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羅浮山聞名全川,來此旅游的不絕于途。 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安縣羅浮山位于該鎮(zhèn)境內茶蘇河畔,海拔862.60米。景區(qū)以“古”“奇”為突出特色,距今1100年的唐代古剎——飛鳴禪院……。 |
北川縣城新址選定于其鄰近的安縣境內,地理位置位于永安鎮(zhèn)和安昌鎮(zhèn)中間,永昌鎮(zhèn)由總-親自定名為永昌鎮(zhèn)。此鎮(zhèn)距北川舊縣城20公里左右。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永昌鎮(zhèn)2010年1月31日舉行了成立大會,永昌鎮(zhèn)黨委、政府正式掛牌。作為“5·12”特大地震后唯一整體異地搬遷的新縣城駐地,新北川已經在永昌鎮(zhèn)初現雛形。北川新縣城永昌鎮(zhèn)將建成城建工程的標志、抗震精神的標志和文化遺產的標志。城市總體布局為“一廊、一環(huán)、一帶……。 |
郪江鎮(zhèn)地處縣南,距縣城40公里,北接觀橋鎮(zhèn),南接中江縣,東接景福鎮(zhèn),西接觀橋鎮(zhèn),全鎮(zhèn)共11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人口33623人,村居民小組134個,鎮(zhèn)黨委下轄5個黨支部、10個黨總支、2個村級黨委,黨員1128人,后備干部65名。鎮(zhèn)域面積69.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298畝,水田面積7402畝,林地面積37993畝,生態(tài)林面積15928畝,經濟林1522畝。主要河流3條(郪江河、錦江河、……。 |
廣元市利州區(qū)東壩街道辦事處轄城郊、水柜、蓮花、萬源4個行政村,東壩、金柜、翠屏、新民、陳家壕、棲鳳、蓮花池7個社區(qū)居委會,幅員面積45.6平方公里,總人口93975人,其中農業(yè)人口8712人。有基層黨組織37個,黨員總數1321人,其中正式黨員1295人,預備黨員15人。有黨政辦、綜治辦、村建辦、社會事務與計劃生育辦、經濟發(fā)展辦、安全生產辦、愛衛(wèi)辦、城管辦、財政所、環(huán)衛(wèi)所8辦2所內設機構,有農經農……。 |
廣元市朝天區(qū),地處秦巴山南麓、川陜結合部,因唐天寶年間玄宗幸蜀、百官在此接駕朝拜天子而得名,享有“小養(yǎng)勝地·大道朝天”之美譽。1989年建區(qū),幅員1613平方公里,轄12個鄉(xiāng)鎮(zhèn)139個村(社區(qū)),總人口21萬!獨v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有距今約7000年的中子鋪細石器遺址、距今約2300年的明月峽古棧道遺址,是中國棧道文化集中展現地和中國蜀道文化、三國蜀漢文化核心走廊。有……。 |
喚馬鎮(zhèn)位于蒼溪縣城東北部東河之濱,東連歧坪,北靠漓江,西鄰三川、石門,南與元壩接壤,距縣城45公里,幅員面積42平方公里,轄12個村、1個居委會,85個村(居)民小組,3341戶,12551人。相傳三國蜀將張飛于此喚受驚之馬,故名喚馬溪。全鎮(zhèn)海拔500—1000米,北高南低,屬典型山區(qū)地貌。以農業(yè)經濟為主,盛產柑桔、脆香甜柚、黃桃和中藥材,森林資源豐富,是全縣生豬、毛兔養(yǎng)殖重點鄉(xiāng)鎮(zhèn)。鎮(zhèn)內水陸交通興……。 |
七佛鄉(xiāng)位于青川縣東南部,東鄰建峰鄉(xiāng),南界馬鹿鄉(xiāng),北接涼水鎮(zhèn)、樓子鄉(xiāng),西連江油市雁門鎮(zhèn),幅員面積50.6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3964畝,其中田605畝,喬竹公路穿越全境,交通便利,全鄉(xiāng)轄6個村,31個社,816戶,總人口3162人,2001年工農業(yè)總產值達到739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1450噸,人均占有糧食459公斤,人均純收入1249元! ∑叻疣l(xiāng)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海拔高度適中,青竹江縱貫全境……。 |
以駐地射箭河得名。因嘉陵江水流湍急,舟行如箭,故名。民國初設射箭團區(qū),屬昭化縣。1933年8月,紅四方面軍建嘉陵縣梅樹鋪區(qū)三岔河鄉(xiāng)蘇維埃政權,治射箭鄉(xiāng)板石村,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后,鄉(xiāng)蘇維埃廢,1935年為建射箭聯保,屬昭化縣第一(城廂)區(qū)。1940年改為射箭鄉(xiāng)公所,屬第三(城廂)指導區(qū)。1951年分東北部置板石鄉(xiāng),東南部置明覺鄉(xiāng)。1955年撤板石鄉(xiāng),除和平村劃歸界牌鄉(xiāng)外,其余村并入射箭鄉(xiāng)。195……。 |
劍閣縣轄鎮(zhèn)。1951年設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xiāng),1985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43公里。面積74.9平方公里,人口1.6萬。劍(閣)南(部)、劍(閣)蒼(溪)公路在此交會。轄龍洞、三灣、石灘、春風、青峰、寨門、槐樹、小埡、廟埡、古樓10個村委會和一、二、三3個居委會。農業(yè)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子,兼產棉花、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