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廣東省衛(wèi)計委官網(wǎng)發(fā)布《廣東省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關(guān)于授予廣州市白云區(qū)江高鎮(zhèn)鶴崗村等636個村廣東省衛(wèi)生村稱號的通知》。記者獲悉,省愛衛(wèi)會授予廣州市白云區(qū)江高鎮(zhèn)鶴崗村等636個村“廣東省衛(wèi)生村”稱號,獲選的村來自廣州、佛山、汕頭、惠州、梅州、江門、清遠(yuǎn)、肇慶、揭陽等。 |
因“文革”時,神光山改為向陽山,且神光山位于向陽村內(nèi),故名。向陽管理區(qū)原屬墨池大隊。因“文革”時,神光山改為向陽山。1979年從墨池大隊分出后取名向陽大隊。1984年復(fù)歸墨池鄉(xiāng)。1987年又分出為向陽村。后改為向陽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向陽村委會。興寧市福興街道辦事處向陽村位于福興西南部。向陽村轄19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shù)414戶,人口1800人;全村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3畝。向陽村年……。 |
村名取自區(qū)域內(nèi)的老虎陂的一個“陂”字,又希望年年大豐收的“豐”字,合稱為“陂豐”,故名。1958年成立陂豐大隊,1983年稱為陂豐鄉(xiāng),1987年稱為陂豐村,1989年成立陂豐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陂豐村委會。2004年11月撤消寧塘鎮(zhèn),原屬寧塘鎮(zhèn)管轄,現(xiàn)歸屬寧中鎮(zhèn)管轄。陂豐村……。 |
和一村委會歷史上屬興寧城東廂五里外和山堡,建國初期劃為文巒鄉(xiāng)的一部分,是和山堡中第一個被劃出的村子而,故名。1949年稱和一村農(nóng)會,1950-1957年稱和一大隊,1963年-1986年稱和一鄉(xiāng),1986年后稱和一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和一村委會,沿用至今。和一村……。 |
因人民公社時由絲光分出后新成立,稱為絲新,故名。1952年間原屬絲光大隊,1978年后分出成立絲新大隊,1983-1986年合并為絲光鄉(xiāng),1987-1989年劃出絲新村,1989稱絲新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絲新村委會,此名一直沿用至今。絲新村……。 |
梅州市興寧市河塘嶺村位于刁坊鎮(zhèn)府所在地西南部1。2公里處。河塘嶺村轄26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shù)480戶,人口2173人;全村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63畝。河塘嶺村年平均氣溫為21.4℃,年降雨量約為1227.3毫米,氣候特征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主要經(jīng)濟作物有水稻、蔬菜,上一年河塘嶺村農(nóng)村經(jīng)濟總收入為1623萬元! |
梅州市興寧市鄭江村位于刁坊鎮(zhèn)府所在地東南部2公里處。鄭江村轄42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shù)429戶,人口1900人;全村總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89畝。鄭江村年平均氣溫為21.4℃,年降雨量約為1227.3毫米,氣候特征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主要經(jīng)濟作物有水稻、蔬菜,上一年鄭江村農(nóng)村經(jīng)濟總收入為1180萬元。……。 |
因該地有一樓稱荷慕樓,由此得名荷慕。此地與鄭江、桐坪稱為河鄭村。1979年由河鄭大隊成立荷慕大隊。1984年復(fù)歸河鄭鄉(xiāng)。1987年為荷慕村。后改為荷慕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荷慕村委會。梅州市興寧市荷慕村位于刁坊鎮(zhèn)府所在地東南部2公里處。荷慕村轄29民小組,在冊戶數(shù)368戶,人口1639人;全村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1畝。荷慕村年平均氣溫為21.4℃,年降雨量約為1227.3毫米,氣候特征亞……。 |
因地有一個小山丘,坐東向西,與南北走向的山丘回然不同,故稱橫崗嶺。因習(xí)慣寫成橫江嶺,故名。1954年~1958年為河鄭鄉(xiāng),1958-1960年為河鄭大隊,1961-1893為橫江大隊,1984-1987年為橫江鄉(xiāng),1987年改稱橫江村,1989年改稱橫江管理區(qū),1999年成立橫江嶺村委會,沿用至今。梅州市興寧市橫江嶺村位于刁坊鎮(zhèn)府所在地西南部2公里處。橫江嶺村轄18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shù)596戶,人……。 |
梅州市興寧市瑤崗村位于刁坊鎮(zhèn)府所在地1.2公里處,帊彺遢15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shù)85戶,人口1585人;全村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75畝,帊彺迥昶骄鶜鉁貫21.4℃,年降雨量約為1227.3毫米,氣候特征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主要經(jīng)濟作物有水稻、冬瓜,上一年瑤崗村農(nóng)村經(jīng)濟總收入為1125萬元!。 |
新中國成立后以保衛(wèi)紅色江山之意改稱紅光村。1951年至1958年為大橋鄉(xiāng),1958年至1960年屬大橋大隊,1961年至1984年為紅光大隊,1984年至1987年為紅光鄉(xiāng),1987年4月改稱紅光村,1989年9月改稱紅光管理區(qū),1999年4月改稱紅光村委會。梅州市興寧市紅光村位于刁坊鎮(zhèn)府所在地2.5公里處。紅光村轄16個村民小組,在冊戶數(shù)325戶,人口1596人;全村總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面……。 |
興江河流經(jīng)其間,因河道彎曲,經(jīng)常決堤成災(zāi),沖積成許多沙丘和潭角,稱之為“沙潭”,通過水利建設(shè),“沙潭”逐漸變成沙坪,因而起名為沙坪村。從1963年成立石陂管理區(qū)直轄稱沙坪大隊,1983年稱沙坪鄉(xiāng),1999年改稱沙坪村委會。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沙坪村……。 |
因市林業(yè)局在該村南蛇崗成立林場而得名。1950年之前歸屬三鄉(xiāng),1958年改為林場大隊,1999年改稱林場村委會。林場……。 |
因村落地形狹長,此地集中了幾個寨合并一起以新聯(lián)合之意得名“新寨”,故名。1961年屬廉峰管理區(qū)直屬稱“新民生產(chǎn)大隊”1963年撤管理區(qū)為廉峰生產(chǎn)大隊管轄稱新民大隊,1978年歸湖鄉(xiāng)公社管理改稱“新寨大隊”,1983年稱“新寨鄉(xiāng)”,1999年改稱新寨村委會。新寨村……。 |
相傳村中高園坪與高村上交界處,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柏樹且旁邊有一口塘,故名。1949年后為龍?zhí)链澹?959年后為柏塘大隊,1983年為柏塘鄉(xiāng),1989年為管理區(qū)委員會,1999年為柏塘村委會。柏塘村……。 |
因此地地勢平坦,被人稱為坪步,因“步”與“埔”諧音,故改稱坪埔。1949年稱坪埔村農(nóng)會,1950-1957年稱坪埔大隊,1963年-1986年稱坪埔鄉(xiāng),1986年后稱坪埔管理區(qū),1999年改稱坪埔村委會。坪埔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