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 根據《陜西省衛(wèi)生先進單位申報考核命名及監(jiān)督管理辦法》和《陜西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村申報考核命名及監(jiān)督管理辦法》,經單位、鎮(zhèn)村申請,各市愛衛(wèi)辦考核申報,省愛衛(wèi)辦綜合審定,擬命名西安鐵路局西安火車站等279個單位為省級衛(wèi)生先進單位,西安市藍田縣輞川鎮(zhèn)等50個鄉(xiāng)鎮(zhèn)為省級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西安市灞橋區(qū)新筑街辦于家村等278個村為省級衛(wèi)生村。 |
清塬鎮(zhèn)新合村村位于鄉(xiāng)政府下部塬區(qū),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213戶,815口人,耕地面積2600畝,2006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960元。該村地處蒼兒溝流域的陽坡,土地貧瘠,廣種薄收,自然條件極差,農民生活十分貧困。該村主導產業(yè)以玉米、小麥為主,同時,種植其它夏、秋糧作物。在近幾年的產業(yè)結構調整中,該村因地制宜,挖掘優(yōu)勢,積極實施“一村一品”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目前,形成了年固定種植烤煙600畝特色種植……。 |
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排廈村而得名排廈大隊,1984年6月政社分設時,在原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了排廈村民委員會。排廈村! |
民國二十五年,推行保甲制,屬太平聯(lián)保。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車門村而得名車門大隊;1984年6月在政社分設時,又改建為車門村民委員會。車門村位于湫坡頭鎮(zhèn)政府駐地以北7.5公里處,全村共3個村民小組,人口899人,215戶,耕地面積1591畝,其中果園面積779畝。2008年人均純收入2829元!。 |
民國二十五年,推行保甲制,屬太平聯(lián)保。1958年公社化時,以大隊部駐北崖頭村而得名北崖頭大隊;1984年6月在政社分設時,又改建為北崖頭村民委員會。北崖頭村位于湫坡頭鎮(zhèn)政府東北約1.5公里處,全村由3個自然村(北崖頭村、八王莊、留落村)組成,共10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shù)461戶,1786口人,總耕地面積3544.2畝。主導產業(yè)以蘋果、烤煙為主。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877元!。 |
1961年成立引安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時,成立引安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使用至今。引安村……。 |
1961年組建鐵王公社西咀大隊,駐地西咀村;1984年政社分設時,西咀大隊更名為西咀村村民委員會,駐地西咀村;2005年10月,趙家村村民委員會撤銷,并入西咀村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使用至今。西咀村……。 |
因坐落于城關村,故命名為城關村民委員會。1955年為城關公社城關大隊,1966年更名紅旗大隊革命委員會,1978年城關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改為城關鎮(zhèn)城關村民委員會。城關村……。 |
位于原白水縣城的東部關口處,故名為東關村。1958年為城關人民公社東風大隊,1966年為城關人民公社東關革命委員會,1977年為城關人民政府東關村民委員會,2016年為白水縣城關街道辦東關村民委員會,2020年村改居,更名為東關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東關社區(qū)……。 |
據查,自唐宋時期,白水縣建城以來,由于地處白水縣城北部城門關口,故命名為北關。1949年后稱北關生產大隊,1958年為城關公社躍進大隊,1970年以后改為城關鎮(zhèn)北關大隊,1986年起稱北關村委會,2015年“合村并組”把原北關村、北山頭村、下河村合并成現(xiàn)在的城關街道辦北關村民委員會。北關村……。 |
據查,因本村緊鄰縣城邊,原命名為廓邊村,為方便記憶,使村子興旺發(fā)展,后改名為“郭砭村”。1958年初屬“軍民”大隊(包括張坡村、圪臺村),由城關革命委員會管轄,1969年由城郊公社改為郭砭大隊,1986年由郭砭大隊改為郭砭村,1998年合并到城關鎮(zhèn),命名為郭砭村。2014年由西河村和郭砭村合并為郭砭村。郭砭村……。 |
以深溝里原有古井往時溢于外而得名井溢村。1954年成立互動組,1955年成立高級社,1958年成立井溢大隊,1966年“文革”中更名八一大隊,1970年恢復原名,1983年取消公社化更名為井溢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井溢村……。 |
1961年為游斜大隊、北榮華大隊,同屬埝橋公社;1984年改設為村民委員會,同屬埝橋鄉(xiāng);2011年,撤銷埝橋鄉(xiāng),設立埝橋鎮(zhèn);2014年北榮華村并入游斜村,設立游斜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游斜村……。 |
福佑村村莊規(guī)劃布局合理,巷道綠化到位,林木覆蓋率70%。人文歷史悠久。該村始建于元朝,村名寓意為祈福保佑祖祖輩輩過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前就是遠近有名的文化村;目前建成文化娛樂廣場、安置娛樂健身器材,成立秧歌隊、鑼鼓隊、舞蹈隊、自樂班等文娛組織,節(jié)日期間開展自娛自樂的表演,尤其是現(xiàn)今流行的廣場舞,更是農閑時間群眾休閑鍛煉時髦運動。健全村規(guī)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做到紅白喜事一切簡辦,杜絕陋習,……。 |
1962年為南營生產大隊。1982年,地名普查時因大隊重名,以大隊駐地更名為暢家大隊,隸屬婆合公社。1984年,設立村民委員會,屬婆合鄉(xiāng)。2002年撤銷婆合鄉(xiāng)并入城關鎮(zhèn)。2015年隨城關鎮(zhèn)改為城關街道而改屬。暢家村……。 |
西七:位于古城區(qū)西面七里路程。1958年為西七大隊、冢劉大隊,隸屬東七公社,1967年,西七大隊文革中更名為紅星大隊,1970年恢復原名。1984年,設立西七村民委員會,屬東七鄉(xiāng);2002年撤銷東七鄉(xiāng)并入城關鎮(zhèn)。2014年,冢劉村和西七村合并,設立西七村村民委員會。2015年隨城關鎮(zhèn)改為城關街道而改屬。西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