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羊場社區(qū) 因此地適宜牧羊,過去有很多人家都在此放養(yǎng)過,后逐步形成街坊,故有“羊場”之名。 |
2、石龍社區(qū) 因此前村中有石板和龍坡兩處地名較為出名,故取其首字命名為石龍。 |
3、普作村 彝族叫背作,含義待考,后演變?yōu)槠兆鳌?/div> |
4、響水村 因該村有一洞穴,名響水洞,在當?shù)剌^為知名,故借以命名為響水村。 |
5、核桃村 因此地曾種植許多核桃樹,故因此命名為核桃村。 |
6、水頭村 本村地表水源豐富,特別是村寨后面半巖洞中雨季流下之水如飛瀑,頗為壯觀。 |
7、石丫口村 因該村位于兩山之間的連接處,所處地勢較高,故有“石丫口”之名。 |
8、金鵝村 明朝時期,有彝族宗支在此聚居,其首領(lǐng)名為“臥者”,故以此命名,后逐漸演變,取其諧音命名為“鵝寨”,解放后更名為“金鵝”。 |
9、大院村 民國時期伍員外家在該處修建了一條在當時規(guī)模較大的水堰放水開田,取名大堰,其“堰”和“院”近音,后經(jīng)逐漸演變,將該村取名為“大院村”。 |
10、小院村 此地原名山腳,民國時期,伍員外在此筑一小堰,“堰”與“院”諧音,取名“小堰”,建村后改名為小院村。 |
11、鐵廠村 因此地曾開辦過鐵廠,且形成集市,逢龍、狗趕場,故有“鐵廠龍場”之名。建村后更名為鐵廠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