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矮嶺村 因該村落臨近石窟河,近河地段經(jīng)常有水氣彌漫,看似云霧密集的樣子;同時該村地處山嶺腳下,故名“靄嶺”;到1990年后,當?shù)鼐用裾J為“靄”字筆畫太多,加上與當?shù)乜图曳窖浴鞍弊种C音,為了簡單方便,后來便約定俗稱改為“矮嶺”,故名。 |
17、徐溪村 該村村民居住在徐溪河兩岸,徐溪河水平緩(徐徐流下)故起名徐溪。 |
18、黃坑村 于明洪武末年(1384年)張姓遷居于此,因山體表面以黃泥為主,境內(nèi)山坑多,故名黃坑。 |
19、東陂村 該行政村分為東陂和嶺西等4個自然村,原駐地坐落于東陂,故名東陂。 |
20、高乾村 因該村地勢稍高,舊稱高田上,后因與當?shù)乜图曳窖灾C音起名高乾。 |
21、黃沙村 因黃驚寨而起名,有“未有黃沙村,先有黃驚寨”的說法,故名。 |
22、三坑村 此處有三條山坑,龍?zhí)犊樱篥炭,片金坑三條坑,俗稱三坑。三坑曾是本縣建立蘇維埃政府的地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