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淤泥社區(qū) “淤泥”系彝語譯音,意為清水。 |
2、巖博村 彝語地名,彝語稱“革剝”,意為圈里的羊腳印。 |
3、蘇座村 彝語地名,意為生長青杠樹林的沖子或生長滑竹林的地方。 |
4、三合村 原瓦窯邊、黑谷、嚕咕人口較多的三個自然寨的合并為一個村,行政命名三合村。 |
5、雙龍村 因轄區(qū)內(nèi)有雙龍河,并在此河上修建兩座石拱橋,起名雙龍橋。后取河橋名雙龍。2004年由伽米村和雙龍村合并為雙龍村至今。 |
6、新村村 原名米妥,彝語地名,彝語稱“米妥塏”,亦稱“咪墮塏”,意為大塊地。廢鄉(xiāng)名后更名新村。 |
7、落脈穴村 彝語地名,彝語稱“洛么博那歹”,意為黑石根腳或黑石下。 |
8、魚納村 彝語地名,原名魚納更迭,意為有只獨鶴在深水潭中;亦稱“液納拷”,意為深水旁。2004年由茨嘎村和魚納村合并為魚納村至今。 |
9、大撥米村 彝語地名,彝語稱“卡摩濮”或“搏(播)咪發(fā)摩勒”,意為巖垮的地方或王氏家支居住的大巖腳。 |
10、麻朗垤村 彝語地名,彝語稱“麻垤”,意為兵經(jīng)過的壩子。誤打不開或不滑。 |
11、俄奪村 彝語地名,意為有鷹的地方。亦稱“佐博嘎”,意為路埡口。 |
12、下營村 明清時設(shè)兵營于此故名。 |
13、落多村 原名落多,彝語地名,意為虎來到或虎來了。 |
14、清水村 因轄區(qū)自然河流清水河得名。 |
15、嘿白村 彝語地名,彝語稱“赫拜塏”,嘿白為彝語“赫拜”之諧音,意為有小湖或小塘子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