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街村 牛街村民委員會歷史上是大理地區(qū)至麗江地區(qū)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很早以前就形成了集鎮(zhèn),明代初葉,當(dāng)?shù)厝藫袷䦟僦械呐、羊為街期,故名為牛街。村委會因此得名?/div> |
2、西甸村 以駐地村命名,因牛街與三營之間有座火焰山,村子在火焰山的西面的田壩里,故名西甸。2000年實行村級體制改革中成立洱源縣牛街鄉(xiāng)西甸村民委員會,故名。 |
3、西坡村 因本村居住在牛街壩子的西山腳下,故名。2000年實行村級體制改革中成立洱源縣牛街鄉(xiāng)西坡村民委員會,故名。 |
4、龍門村 原名“紅星”,以紅星高照之意取名。因自成一個小壩子,海西海分布在壩子南端,四周環(huán)山,出口兩邊都是石山,形成石門,相傳是明吏部天官李大授的家鄉(xiāng),又傳明建文皇帝避難于此,得名龍門村。村委會因此得名。 |
5、白塔村 2000年實行村級體制改革中成立洱源縣牛街鄉(xiāng)白塔村民委員會。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wù)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的村民自治,故而得名。 |
6、大同村 自清咸豐以來,村中出了一批銅工藝匠人而得名“打銅村”,清末本村舉人楊朝柱認(rèn)為“打銅村”一名不雅而取名“大同村”,中登、北登、南登三個自然村共稱;又因大同。 |
7、太平村 南詔異牟尋時,與吐蕃爭戰(zhàn),發(fā)動神川之役,南詔一將軍過玉屏山,顯異,乃跪拜求佑,后南詔大捷揮師返回,增修道場曰“太平寺”,故得名太平。2000年實行村級體制改革中成立洱源縣牛街鄉(xiāng)太平村民委員會,故名。 |
8、上站村 相傳:明清時代,這里有古驛道通過,官府曾在附近設(shè)站,派兵守之,以保證官、商來往劍川、鶴慶、大理途中的安全。因村居站的上方,故名。 |
9、福田村 1953年民主建政中,以人民分到田地,過上幸福生活之意而得名福田。 |
10、大松坪村 因地處一山間盆地,四面環(huán)山,過去山上長滿了大松樹,得名大松坪,解放后民主建政時期建立政權(quán),2000年實行村級體制改革中成立洱源縣牛街鄉(xiāng)大松坪村民委員會,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