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魚社區(qū) 因該地曾修建一座橋,名金銀橋。后當(dāng)?shù)鼐用裨诖藰蛳掳l(fā)展養(yǎng)殖漁業(yè),故名金魚。 |
2、石墻社區(qū) 解放前當(dāng)?shù)鼐用駷榈钟练,在此地修建一石圍墻,后該墻漸漸被拆除,現(xiàn)留部分遺址尚存,故名石墻。 |
3、新莊社區(qū) 因古時(shí)有一鐘樓,人們常以鐘樓代替該地名,因“鐘”和“莊”在貴州方言中讀音相近,新中國成立后更名為新莊,由此得名。 |
4、龍昌社區(qū) 當(dāng)?shù)亟?jīng)常趕場,以“辰”日為趕場日期,故名龍場,后諧音為龍昌,寓繁榮昌盛之意。 |
5、新鋪社區(qū) 因當(dāng)?shù)卦幸豢蜅#蝗照甑赇亙鹤哟蠡,客棧生意較好,很快客滿,而這時(shí)又有新來的旅客住進(jìn)來,當(dāng)?shù)亓?xí)有一習(xí)俗,大婚之日趕客不好,于是新人就主動把自己的床讓給旅客,故而得名。 |
6、大屯社區(qū) 又名白泥田。因明朝軍隊(duì)在此建立屯堡,故而得名大屯。 |
7、小路社區(qū) 因該村無大道,而小路勝多,曲徑通幽,方便快捷,故名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