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新社區(qū) 因取景象日新月異之意,得名景新。 |
2、校園社區(qū) 因地處校園周邊,轄區(qū)有縣示范小學(xué),得名校園。 |
因原境內(nèi)糖房一社有一口井,井水烏黑若墨,土著人以“墨泉流鄉(xiāng)”為井底八景之一,得名墨泉鄉(xiāng)。后1956年國營示范農(nóng)場設(shè)于境內(nèi),得名農(nóng)場。 |
4、振興社區(qū) 因以境內(nèi)振興大街得名,故稱振興。 |
5、桐堡社區(qū) 因在一個小土堡(土包)上有一座劉家廟子,寺廟后邊一個堰塘,周圍有一片桐子樹(油桐),得名桐子堡,后簡稱桐堡。 |
6、佛灘社區(qū) 根據(jù)街上太乙廟,喇嘛廟的來歷。以境內(nèi)佛灘村得名,得名佛灘。 |
7、雙鳳村 1956年,兩鄉(xiāng)合并,取“雙龍鄉(xiāng)”首字和“飛鳳鄉(xiāng)”尾字,命名雙鳳。是當(dāng)?shù)鼐用袢罕娮晕医逃、管理、服?wù)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
8、雙屯村 因以“普石屯、利樂屯”兩自然村尾字命名,故稱雙屯。 |
9、玉筍村 民初以街后有一對石筍,得名玉筍。 |
10、吞都村 建縣時吞都一地仍居四川管轄,被永善地域吞沒,故名吞,后在此地建城,故而得名吞都。 |
11、田壩村 因轄區(qū)內(nèi)地勢平緩,水田較多而集中,故名田壩。 |
12、明子村 清朝時期,明子山森林茂密,生長松樹,群眾用松樹節(jié)照明,故名明子。 |
13、順河村 因溝中有一大石,上有凹涵,傳說有一次山洪暴發(fā)時,有一條龍順溝而下,留下此印跡,象牛蹄形,故而得名順河。 |
14、馬路村 建鄉(xiāng)時,依據(jù)上馬路、下馬路等地名命名,得名馬路。 |
15、新春村 為紀(jì)念在1950年剿匪中犧牲的解放軍某部班長王新春烈士,得命新春。 |
16、水田村 因1957年新修水渠一條,新開了水田種上稻谷,故名水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