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口村 相傳解放前,境內河口發(fā)現(xiàn)一頭水牛,無人認領,當?shù)匕傩毡銓⒋伺Yu了建廟,故名水口廟。1955年命名為水口村,因境內“水口廟”而得名。 |
2、紫龍村 1955年命名,因境內山灣地地形如龍形,其巖石呈紫色,百姓稱之為“紫龍灣”,故以此而得名。 |
3、新風村 原名新農村,1984年命名,以“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之意而得名。 |
4、茶花村 解放前,因村境內有山,多茶花名茶花山,故以“茶花山”得名茶花村。 |
5、雙河村 因該村有一條小溪與毗鄰玉河村的一條小溪均在該村的六村民小組匯集,經過兩個口流入渠江。百姓稱之為雙河口。1958年命名,因境內“雙河口”而得名。 |
6、洪遠村 1951年命名,以“滔滔洪遠,故是千秋絕藝”之義而得名。 |
7、勝果村 解放前,因有大戶于境內的果園旁修建了一座寺廟,百姓稱此廟“圣果寺”,1981年命名時改“圣”為“勝”,故以勝果而得名。 |
8、關寨村 1955年命名為關寨村,因解放前境內觀音廟周邊有圍墻和寨門,并建有四道外圍寨門開關,故以關寨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