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壩村 解放前原名凹豬蕨,因該地新開出一田,且寬闊而平整,故名新壩。 |
2、解放村 原名麻子寨。因大山鄉(xiāng)自古是土匪盤踞的地方,人民深受其害,解放后,人民解放軍經(jīng)過三次大合圍清除了匪患,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日子,再加上群眾覺得麻子寨名不雅,故更今名。 |
3、棉山村 這里有座山長期垮山故取比垮,人們居住在營盤山下改名為營山,村駐地有五座山像一朵棉花而得名棉山。 |
4、光華村 原名比沙胯,彝語音譯。又名格里河。1958年人民公社時(shí)取名光華大隊(duì)。寓意為國爭(zhēng)光。 |
5、柏杉村 因村境杉林丫口長有白杉樹得名。 |
6、柿樹村 因此地有兩顆大柿樹而得名柿樹村。 |
7、河壩村 原名河壩溝,因有一條小河溝,山洪多年沖擊成一個(gè)沙壩得名。 |
8、松鶴村 原名底胯,彝語音譯。1950年9月廢除保甲制度置松河村人民政府,后群眾覺得松河的河字不美,改用白鶴的“鶴”字,故得名松鶴。 |
9、沙土村 因過去的巖腳寨土地全是沙泥土質(zhì),且村駐地因地處手扒巖下得名。 |
10、松明村 原此處有兩口塘且都是田壩取名抵臥壩子,后成立公社以此地松樹較多光華明亮清新而得名松明。 |
11、高峰村 位于鄉(xiāng)政府駐地,又是全鄉(xiāng)最高點(diǎn),故名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