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溧陽市南八公里處,有沙河、大溪兩座國家級大型水庫,因屬天目山余脈,故名“天目湖”。天目湖開發(fā)建設始于1994年,是一處集森林度假、農(nóng)業(yè)觀光、環(huán)境保護和湖上娛樂于一體的省級旅游度假區(qū)。目前已建成羊山自然公園、湖里山公園、報恩禪寺、狀元閣、射擊城、海洋世界、水上樂園等旅游景點,湖周群山環(huán)抱,湖水清冽,間有畫若棋盤的田畔,疏密錯落的茶園,到處是一幅幅純自然的田園風光圖,湖岸蜿蜒曲折,自然景色與人工點綴相得益彰。景區(qū)內(nèi)古樹名木,奇花異草,姿態(tài)萬千。野豬、野兔、野雞、野鴨等野生動物棲息繁衍,自成天趣。天目夕陽山、水、林、禽、獸同生共榮,構成一幅奇特的大自然生態(tài)圖。旅游互聯(lián)免費預訂天目湖南山竹海優(yōu)惠門票。天目湖旅游度假區(qū)首期開發(fā)面積18平方
南山竹海地處常州市所轄的溧陽市南部山區(qū),離國家級AAAA級旅游度假區(qū)--天目湖18公里。竹海置身于旅游黃金通道之中,它西望橫山,東與陶都宜興相接,南去安徽洞天世界,北枕天目湖旅游度假區(qū)。南山山麓,峰巒疊嶂,高低錯落,此起彼伏,千姿百態(tài)。林木濃蔭蔚然深秀,山溪潺潺,既具峰回路轉、空間幽邃之美,又具迷離莫測尋奇探幽的神奇魔力。數(shù)萬畝毛竹,倚山抱石,碧海藍天,山風習習,浪潮起伏奔騰,驚濤澎湃,形聲雄渾,情趣別致。漫游蔽日竹海、信步傍水長廊、蕩漾碧波竹筏、品茗南山壽眉,使人心曠神怡、神采奕奕。2006年7月4日,江蘇溧陽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景點介紹亮點1.有大片竹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好,可以親近大自然,呼吸清新空氣。2.登
天目湖山水園是5A級景區(qū)天目湖旅游區(qū)的核心景區(qū),這里是天目湖詩意天成的精華所在,擁有慈孝文化園、狀元文化區(qū)、奇石館、精靈國、彩蝶谷、中國茶島等景點。四面群山枕水、碧波蕩漾,湖中島嶼散落、湖岸曲折通幽,以山繞水、水映山而取勝。泛舟湖上,山-復,松濤競逐,禽飛獸走,帶你進入夢游仙境的奇妙之旅。游船是景區(qū)的經(jīng)典項目,可以滿足千余人同時暢游天目湖。狀元文化為湖里山歷史文化區(qū)的核心,慈孝文化為傳統(tǒng)文化園的開篇之作,奇石館收盡天下奇石,而中國茶島上的江南茶村則是您可以盡享美食、購買特色紀念品的絕佳之地。龍興島彩蝶谷,帶你進入周莊夢蝶的奇幻之旅,全新打造的蝴戀、蝴夢、蝴畫三個展館,全方面展示了與蝴蝶有關的美麗傳說和自身價值。精心打造的精靈國,有琳
溧陽橋型之多,數(shù)量之眾,橋情橋趣之豐,自古以來令雅士墨客所陶醉稱奇。據(jù)溧陽縣志記載,溧陽橋梁始建于隋代大業(yè)末年(617),如今全市猶存5200余座橋,其中石橋468座。在溧陽古橋中,引人矚目的還是清代以前建造的256座石橋。它們經(jīng)歷數(shù)朝世事滄桑,風范猶存。清代以前建筑的南渡至舊縣之間的南渡、中橋、施家橋和溧城鎮(zhèn)的夏橋(秦公橋)、昆侖橋、、雙橋、土山橋為石拱橋,具有境內(nèi)上下分層壅蓄河水之勢,故有“上三把鎖,下五把鎖”之稱。全市一些鎮(zhèn)、村亦因當?shù)毓艠蛎缰窈j橋、余橋和道人橋等。溧陽橋名各具特色。有以吉祥物命名的,如鳳凰橋、雙鳳橋、吉龍橋;有以動物命名的,如金雞橋、鯉魚橋、獾墩橋;有以地名命名的,如楊莊橋、余橋、湯橋;有以地理位置
任蘭枝墓址位于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洙漕村委大岕村,墓坐東向西,早年曾被盜,今存墓周圍磚墻墻基,直徑13米,墓前尚存青石龜趺一件和殘斷墓碑額一件。任蘭枝(?—1746年),字香谷,號隨齋,溧陽茶亭水東人,任文煒的兒子?滴跷迨辏1713)考中進士,廷試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雍正時,歷任詹事府中允、庶子,翰林院講讀,升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乾隆元年(1736),升為禮部尚書,后調戶部、兵部尚書,不久仍任禮部尚書。任蘭枝一生歷任六部侍郎、尚書,歷朝罕見。清高宗乾隆十年(1745)因年邁患病告退,翌年(1749)卒。關于任蘭枝的生平,較為突出的有兩件,一為“禮儀之爭”,一為“朋比之罪”。雍正六年(1728),清朝遣都御史杭奕祿、內(nèi)閣學
水東橋位于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茶亭水東村88號王根富家東邊約50米。該橋為單孔石拱橋,始建年代不詳。橋面為青石質,東西走向,跨古縣河。橋長16.3米,寬3.5米,矢高3米,有券眉,無橋耳、欄桿、橋聯(lián)等橋梁輔助構件。古縣河是溧陽市的主要支河之一,從茶亭起,流經(jīng)古縣、羅莊,到溧戴河結束,共8.8公里,現(xiàn)河水干涸,橋身破舊不堪,石構件均用作塘壩口。水東橋的建造主要為鄉(xiāng)間方便通行。此處建造拱橋,說明跨越的河流在當時也是屬于主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只是現(xiàn)在橋面受到比較嚴重的破壞,橋面石被移做它用,急需得到修繕。水東橋位于天目湖鎮(zhèn)境中部,村域面積達4.75平方公里,耕地3692畝。有羅家橋、安全里、水東、王家、施家村、芳基頭、施家壩等14個自然村。村委會
天目湖水世界(水公園),坐落于風景優(yōu)美的溧陽天目湖核心景區(qū)天目湖山水園景區(qū)內(nèi),是華東地區(qū)唯一臨湖、唯一自然山水類景區(qū)的水公園。由國際頂尖規(guī)劃機構精心設計,以自然山水文化為主題,致力于打造熱帶海島風情兼具海盜元素的最具特色的水上娛樂王國。水世界占地4.77萬平方米,擁有造浪池區(qū)、巨蟒滑道區(qū)、滑道競賽區(qū)、兒童活動區(qū)、組合滑道區(qū)、入口服務區(qū)六大活動區(qū)域,造浪池、漂流河、家庭浮筏游戲組合、大型水寨、浮圈滑道組合、高刺激滑道組合等各種游玩項目,給您帶來前所未有的超凡感官體驗。超級臺風占地2800米的造浪池,池底采用3D效果圖的馬賽克拼圖,在水面平靜時也能有沖浪的藝術效果。交通自駕路線1、上!獪麑幐咚佟獰o錫北——錫宜高速——寧杭高速——寧
太虛觀遺址位于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觀山村觀山西麓,溧陽至周城公路旁。1999年4月21日,溧陽市人民政府公布太虛觀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9月29日,溧陽市人民政府調整公布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太虛觀遺址僅存石碑1通、石盆1個、古井1口。據(jù)清嘉慶《溧陽縣志》載:西晉初年,仙人李盤白,溧陽人,在高邃山的西邊修筑房屋,--丹藥。這高邃山是處人間仙境,孤峰獨秀,高潔立世,超凡脫俗。山下是煙波萬頃、藏龍游蛟的黃山湖、南渡蕩,確實是個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李盤白在山上鑿了九口井,練成的靈丹妙藥就藏在井中。天長日久,那井中竟長出玉靈芝一株,形狀像白蓮花,香氣四溢,是棵不凡的寶物。李盤白飼養(yǎng)了一只虎,用藥苗、清水喂食,不吃帶血的食物,稱它仁
平橋石壩,位于在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平橋村東南約1.5公里,處于兩山之間,有一座攔水石拱壩,人稱平橋石壩。建立時間是1974年至1979年。平橋石壩是中國最大的非鋼筋混凝土水庫大壩,亞洲最大的漿砌石拱壩。該壩于1974年至1979年,歷時5年建成。其寬122米,高24米,由無數(shù)塊整齊的長方形山石漿砌而成,分東西兩個側拱。以一個中墩,兩個邊墩連接和支撐,壩底部則深深扎根在山腳裸露的褐色山巖之中,整體造型奇特,建筑工藝高超。每當發(fā)水季節(jié),山水浩蕩涌來,從溢流孔中傾瀉而下,形成一道寬40米,高20多米的瀑布,此情此景置身其中會產(chǎn)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聯(lián)想,讓人留連忘返。不僅如此,它還具有防洪抗旱,灌溉農(nóng)田,水力發(fā)電等
這是常州地區(qū)第一家以園林式露天溫泉為主題的養(yǎng)生之地。溫泉為明清建筑風格,亭臺殿間高低錯落,廊回水漣,是集溫泉、客房、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型休閑養(yǎng)生度假勝地。溫泉坐落在《游子吟》的發(fā)源地,位于天目湖旅游度假區(qū)內(nèi),與溧陽“孟母神像”僅靠相連。銘湯溫泉屬于偏硅酸多元復合型溫泉,富含便硅酸、鉀、鈉、鎂、溴、鋰、鐵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水質好,水量多的特點,出水溫泉42.8-45℃,水質中性溫和,PH值為6.6.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活化細胞組織,快速消除疲勞,并有效預防疾病,從而達到保健、美容,養(yǎng)生之效果。此外,對治療皮膚色素沉著、風濕及類風濕、關節(jié)炎、神經(jīng)衰弱等特殊功效。交通溧陽車站直接乘2路公交車底站即到或者乘101、102、10
天目湖望湖嶺緊臨天目湖,遠離喧囂,清新脫俗,完全融于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基地擁有大型、專業(yè)的訓練設施,高檔雅致的接待條件,是客戶進行戶外拓展培訓的理想之地。在此訓練,心情格外的愉悅與輕松,一天緊張的培訓之后,還可盡情的享受湖畔燒烤、水邊露營、篝火聯(lián)歡、星空月色等的美妙。交通自駕:上海、蘇州、無錫——天目湖望湖嶺上海蘇州無錫方向—滬寧高速轉錫宜高速轉寧杭高速至溧陽南下。杭州、南京——天目湖望湖嶺杭州南京方向—寧杭高速至溧陽南下。揚州、鎮(zhèn)江——天目湖望湖嶺揚州鎮(zhèn)江方向—揚溧高速轉寧杭高速至溧陽南下。溧陽——天目湖望湖嶺溧陽南出口轉S241省道至天目湖方向,S241省道至迎賓路右轉,到天目湖賓館(天目湖山水園景區(qū)門口)左轉沿湖邊走到底到達
梅嶺玉礦遺址位于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平橋與廣德縣廟西交界處,上世紀80年代首次發(fā)現(xiàn)透閃石軟玉礦床。目前,環(huán)太湖區(qū)域內(nèi)所發(fā)現(xiàn)的玉礦,僅有溧陽梅嶺玉礦一處。通過地礦成分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梅嶺玉中品質較佳的軟玉與江蘇武進寺墩、吳縣草鞋山等地出土的良渚文化部分玉器材質基本吻合。學術界認為溧陽梅嶺玉礦可能就是良渚文化玉器原料的一處來源地。2019年,梅嶺玉礦遺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龍興寺井位于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區(qū)山水園龍興島西側,龍興寺初建于孫吳赤烏年間(238-251),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起用名“龍興寺”,該寺興盛于元、明二代,衰于清初。據(jù)《溧陽縣志》記載,龍興寺在南宋咸淳初年頒賜門額,明洪武末期并入報恩寺,清嘉慶年間改名掉淦廟。并有史徐《龍興寺》詩一首傳世:石徑二三里,浮屠十二重。云深不見路,風遠只聞鐘。禪院秋歸鶴,靈湫夜臥龍。我來尋慧遠,數(shù)遍半巖松,F(xiàn)存古井直徑60cm,井邊緣15cm,口徑37cm,井高15cm,井口距井下水面1.6米。古井原先所在的龍興寺,明初洪武年間與太平庵、廣法庵、萬壽庵等一起并入報恩寺。同時合并的還有許多其他多座寺院,如通濟庵并入圣塔寺,法慧寺、泓口寺并入法興寺
古縣遺址,位于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古縣村,地處溧陽市南十五里,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9°28′,北緯31°22′。遺址北倚燕山、屏峰山,地勢高亢,南鄰茶亭河、溧戴河,河道縱橫,現(xiàn)存面積約25萬平方米。2008年,古縣遺址于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溧陽市文管辦將古縣遺址登記為一般文物點,包含有村上的青石望柱、石板路和古井等單體文物。
菡子故居位于溧陽市天目湖鎮(zhèn)茶亭村委汕頭村57號。該建筑坐北朝南,面闊四間二層硬山磚木結構,外脊高約9米,西面三間整體木結構保存完好,東面一間和灶間殘破不堪。西面三間為五木落地,前三后四架,面闊12米,進深8.3米;東面一間面闊4米,進深8.3米,東面向前外接一灶間,面闊4米,進深5米。菡子就出生在東面一間樓上。菡子,原名羅涵之,著名女作家。1921年3月生于茶亭。少年時就讀溧陽第一女子小學,1934年考入蘇州女子師范學校,后進無錫競志女子中學,參加共產(chǎn)黨領導的讀書會和無錫學社。1938年8月正式入伍并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6年夏任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委會副主任!拔母铩焙螅贿x為中國作協(xié)第三屆、第四屆理事、上海市作
蔡邕讀書臺位于溧陽市天目湖畔的觀山、前山之間,一片水田和水塘之中,是一座高不過20米的小山。此山不稱山,當?shù)厝朔Q呼它為“讀書臺”。據(jù)史料記載,蔡邕(公元132--192年)字伯喈,河南杞縣人。東漢時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是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文化巨匠。該人一生經(jīng)歷坎坷,多災多難。他曾在吳地有長達12年的逃難生活,隱居在今天目湖鎮(zhèn)觀山、南渡鎮(zhèn)黃山一帶。關于溧陽的蔡邕讀書臺遺址,清康熙《溧陽縣志》載:“讀書臺堂在縣西四十里讀書臺上,在泰虛觀東北,今蔡氏堂獨存。”2008年4月,溧陽市人民政府把“蔡邕讀書臺”公布為“溧陽市歷史文化遺址保護點”,并豎立石質保護標志牌。2009年9月26日,中國民族器樂學會據(jù)此正式命名溧陽為焦尾琴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