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從南北朝西魏至建國初期,一直是郡、道、府、州、縣的治地,為昔日沔陽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樞。沔城歷史上有三座城,這三座城的遺址成鼎足之勢:一座在東南為復州城,建于唐初;一座在東北為江北城,建于宋初;一座在西面為沔陽城,建于明初。沔陽在宋朝以前稱復州,故稱復州城。明初建的沔陽城,有一部分城磚就是取自原復州城的城磚,磚上有“尉遲公監(jiān)修”字樣可為證。古老的沔城,曾有她的繁華市井:城墻巍然屹立,屋宇鱗次櫛比;里城外城街道橫,方圓十數(shù)里。然而,歷史是嚴酷的。1938年風云突變,日寇入侵狂轟亂炸;1941年-128師師長王勁哉實行焦土抗戰(zhàn),縱火燒城,好端端的一座文化古城變成了一片廢墟,千年勝跡,付之一炬。重建古城墻
上諭免賦碑(清):位于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村。此碑原來立在蓮花池邊禹公祠,現(xiàn)立在小蓮花池東南角狄公亭邊。碑為豎式,高1.7米,寬0.68米,厚0.14米。碑首和兩緣淺刻祥云及雙龍紋飾。碑文內(nèi)容為乾隆旨諭蠲免沔陽歷年因水災所欠田賦。碑文共11行,計186字,楷書柳體。碑尾署“湖廣總督鎮(zhèn)國將軍德沛、沔陽知州禹殿鰲敬敕,乾隆三年三月十六日”。碑完好無損,因自然風化,部分字跡較模糊。該碑是研究清代地方歷史不可多得的見證物。2014年6月被公布為湖北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七紅井(明):位于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糧所院內(nèi)。井口為圓形,外壁上面飾雷紋一圈,下面飾梅花等紋飾,內(nèi)壁用磚堆砌而成。井口外徑0.85米,內(nèi)徑0.43米,井口距水面約11米。除外壁有一些磨損外,古井保存基本完好,其紋飾精美,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2010年11月被公布為仙桃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豐樂閘位于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村,年代為清。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豐樂閘被公布為仙桃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東梁橋位于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村,年代為清。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東梁橋被公布為仙桃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斷堤口墓群位于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村四組,年代為清。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斷堤口墓群被公布為仙桃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古老墳墓地位于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村七組,年代為明、清。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古老墳墓地被公布為仙桃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七紅墓地位于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村四組,年代為明。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七紅墓地被公布為仙桃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金馬垸墓群位于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村五組,年代為明、清。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金馬垸墓群被公布為仙桃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校場遺址位于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村二組,年代為明。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校場遺址被公布為仙桃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區(qū)劃: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族鎮(zhèn)·七紅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