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莊村位處軹城鎮(zhèn)政府駐地東南4公里的丘嶺地區(qū)。東與嶺頭、背坡隔溝相望,西和洪溝、毛田土地相連,南鄰許峰、趙莊,北接南郭莊。村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2公里,總面積6平方公里。轄齊莊、寧莊2個自然村,5個居民組,140戶,500余人,耕地800畝,以種植小麥、玉米、紅薯等農作物為主。
相傳在元朝之前,此地居住著姓齊人家,故名齊莊。后逢戰(zhàn)亂,齊姓家族或遷徙,或滅族,村無人煙。清初,趙姓、黃姓移民齊莊,李姓搬遷寧莊,后來張姓、許姓等陸續(xù)遷入,人口增多,村落擴大,齊莊村名未變,沿襲至今。
初,齊莊先輩傍崖鑿窯居住,就嶺開田造地,但井深水貧,十年九旱,歷代生活貧苦。1953年,齊莊人艱苦奮斗,興修水利,在溝下筑水庫一座。翌年,在大道小路邊打水窯120個左右,夏秋積雨,冬存雪,以備抗旱澆地。1957年,修土橋一座,連接兩個自然村。農業(yè)學大寨運動中,在嶺脊上修長2000米、寬3米、深1.5米大渠,可澆灌800畝土地。1970年,5個生產隊,修5個大型蓄水池。又苦干三年時間,平整土地,修“大寨田”300畝,齊莊糧食產量跨黃河,過長江。1974年,村辦小型發(fā)電站投入運行,家戶用上電燈,大隊有了磨面機,成立了林業(yè)隊,荒坡上植經濟林200畝,溝下植蘆葦60畝,集體收入逐年提高。1982年,舉村搬遷離窯,住進樓房,群眾生活日益幸福美滿。
齊莊村距離九干渠約十幾公里,沿途經過6個村莊,天旱時,仍被無水澆地而困擾。1985年開始,自籌資金,修二級排灌站,齊莊村榮獲軹城鎮(zhèn)農田水利建設先進單位,濟源電視臺曾為此專題報道,贊揚齊莊村集資辦水利。如今,齊莊村排灌站星羅棋布,糧食畝產逾千斤,全村土地機耕率達97%以上。土地流轉后,村農業(yè)結構進行調整,85%的青壯年外出務工,養(yǎng)殖業(yè)、種植業(yè)興旺發(fā)展。村里有養(yǎng)豬戶8家,年出欄平均1500余頭;養(yǎng)魚5戶,大小魚塘6個,水域面積達150畝;蔬菜制種10畝左右,年收入人均7000元左右,齊莊人邁上了小康生活。
區(qū)劃:河南省·濟源產城融合區(qū)(濟源市)·軹城鎮(zhèn)·齊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