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街道位于包河區(qū)北部老城區(qū),于2007年4月20日由原寧國路街道、巢湖路街道和常青街道青年社居委整建制合并組建,因轄區(qū)內聞名遐邇的包公園而得名。街道東起南淝河,西到徽州大道,北臨環(huán)城路,南至太湖路,區(qū)域面積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4萬人,下轄11個社區(qū),轄區(qū)納稅企業(yè)2756戶(其中納稅千萬元以上企業(yè)11家,百萬元以上企業(yè)70家)。
街道區(qū)位交通便捷,區(qū)域特色明顯:一是包公品牌。“包公故里”為“合肥名片”,“打好‘包公’牌、建設‘文化名街’”是包公街道的職責所在,也是實施“老城復興”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二是合肥文脈。合肥的文脈在包河,包河的文脈在包公。轄區(qū)內匯聚了一園(中國包公園),二院(安徽大劇院、省藝術劇院),三校(合工大、省藝校、省體校),四館(省圖書館、省體育博物館、省地質博物館、亞明藝術展覽館),以及眾多的文教機構、科研院所。
三是都市業(yè)態(tài)。蕪湖路萬達商圈、大鐘樓商貿商圈和寧國路—九華山路休閑美食街區(qū)“三足鼎立”;富廣大廈、萬達雙塔寫字樓、金萬通大廈、世紀陽光大廈、金保大廈、平安大廈等28棟商務樓宇坐落其間;中石油安徽分公司、工行安徽分行、皖能集團、中國聯(lián)通合肥分公司以及中信銀行、瑞穗銀行、孩子王等10家區(qū)域性總部匯聚轄區(qū)。